|
品目代码 |
品目名称 |
详细技术要求(实质条款用★标示) |
实质条款 |
实质条款原因说明 |
D040415 |
环境监测仪器及综合分析装置 |
1、车辆用途:环境监测车应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越野性能,能够满足不同地区、不同道路情况下的使用,并且应具有一定的空间,能够运载监测人员以及各种大气在线监测设备到达现场,为现场环境监测提供良好的流动工作室环境。配置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,能够及时有效的将现场与指挥中心联系起来,为现场指挥提供决策依据。 2、底盘技术参数 2.1 车身参数: ? ★车体外形尺寸(mm): ? 长:≥7100 ? 宽:≥1900 ? 高:≥2900 ? ★轴距(mm):4325 ? 车辆总重(kg):2605 ? 最大可载重(kg):2395 2.2发动机系统: ? 燃油: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 ? 排放依据标准:国IV ? 变速箱:自动5速 ? 驱动形式:4×2后轮驱动 ? 气缸数:V型6缸 ? ★排气量(L):≥3.498 ? 额定功率kW(HP)/rpm:190 (258 ) /5900 ? 最大扭矩(Nm/rpm):340/2500~5000 ? 悬挂系统:前桥独立悬挂,后桥变截面板簧悬挂 ? 制动系统:双回路液压四轮盘式制动 ? 轮胎:205/75 R16C 2.3车辆主要配置: 前后桥稳定杆、加强型减振器、电子稳定程序ESP? 、防抱死制动系统ABS、加速防滑控制ASR、制动辅助系统BAS、电子制动力分配EBD、收音机、CD机、红外线遥控中央门锁、电动电热后视镜、全车座椅安全带及头枕、座椅靠背角度可调、右侧滑门、外部温度显示、驾驶员安全气囊、电动车窗、100升油箱、原厂备胎、倒车雷达。 3、 改装技术要求 3.1 基础改造 3.1.1车体分为三个功能区:驾驶区、工作区、工具备件及维护区,区域间有隔断。 3.1.2开放式驾驶区,驾驶区和工作区直接连接。 ★3.1.3车内顶及侧壁加强筋处理,车体密封加强,加专用隔热层,防热防冷。内衬特殊处理ABS墙面。 3.1.4工具备件及维护区设置高强度铝合金工具架,车载发电机专用伸缩托盘(可承重150KG以上),其他工具存放空间。 3.1.5保持原车驾驶室不变,驾驶区内安装倒车后视系统以及工程警灯控制器。倒车后视采用彩色液晶监视器,显示器安装于原车车内后视镜上,不占用车内空间,原车后车体侧窗保留。 3.1.6右侧车体下部安装两个外接电源接线盒,接线盒具有防水和防弱电功能。 3.1.7顶部安装不锈钢车体围边,围边与车顶采用焊接式固定,车顶平台采用不锈钢板,至少能够同时承载200公斤的重量;车顶安装车顶空调、车顶报警灯等。 3.1.8车顶排水专门设计,便于雨水外流。车顶布置设备安装所需各类电缆、出线盒和车顶过线孔做特殊防水、保温、加固、防尘、防护处理;各天线的固定装置及走线槽预埋,有防水措施,不采用在车身钻孔的方式。 ★3.1.9工作区使用高级耐磨、防腐、防滑、防静电材质铺设工作区域地面,地板为三层结构,最底下两层为阻燃轻质新型PVC 材料,最上面一层地板采用高级耐磨、防腐、防滑、防静电地面材料。车内地板边缘全部上包3CM,确保地板可以直接用水冲洗,便于打理,确保无发泡、起皱、变形等现象发生。 3.1.10驾驶舱与工作区隔断后右侧设置工作台,工作台上配备中控系统的工作台智能高速云台控制键盘,中控系统采用按钮式开关,并在平台上设置2个电源接口,便于外接充电。 3.1.11工作台下方,配抽拉装置,内置3G无线视频传输控制器,工作台配置一个固定座椅,便于人员现场工作和休息。 3.1.12工作区域左侧建设一组工作台,工作台台面采用耐酸碱工作室理化板,侧台面宽550mm,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设计。 3.1.13内有仪器固定安全带和减震垫,仪器导轨可方便存放仪器。采用橡胶块减震方式,确保仪器在各种工况下使用正常。工作区便携式仪器的存放抽屉和箱柜,带减震垫,配备专用仪器导轨、可固定不同仪器的稳定扣。 3.1.14工作区安装独立的照明系统,工作区域安装4支30W日光灯作为工作照明灯,满足日常工作照明和采光条件,工作区域照明灯利用多联开关控制灯的开关组数,并在工作区附近安装插座。 3.1.15工作台下设置仪器存储空间,配电设备,水路系统等专用车载设备。 3.1.16工作区侧壁安装三组电源插座。电源插座为多功能插座,并保证使用的安全性。 3.1.17安装防静电接地装置。 3.1.18配备专用仪器导轨/后备区(带窗):工具架、车载发电机架、电缆轴、输水轴、车载电瓶、稳压电源、逆变器、充电器、应急照明,其他工具存放空间。
3.2 内部改装 车内顶及侧壁加强筋处理,车体密封加强,加专用隔热层,防热防冷。内衬特殊处理ABS墙面,耐酸碱腐蚀。地板加强处理,铺高级耐磨、防腐、防滑、防静电地面。 机柜安装要求:机柜底部有预埋件,机柜底部、右侧壁及顶部有减震措施。机柜深度不小于600mm,高度根据车体高度进行设计。机柜后部有1米的工作区,可安置钢瓶架、采样泵、气体采样总管和车载发电机等。配备的电源接口为万能接口(适用国标、欧标和美标等各类插头)。 配有独立式发电机舱(车身后部车侧开门),对发电机进行隔热、隔音、隔烟处理,可伸缩减震发电机导轨方便发电机取出及锁止,发电机舱内安装电动式发电机自动上下车系统,无须人工抬放发电机。 工作台:隔断后侧有个工作台,工作台上配备2个电源接口,固定和安装整车的中控系统,中控系统采用按钮式开关。中控台上方安装液晶显示屏,鼠标和键盘防止在工作台下方,配抽拉装置。工作台右侧固定4个以上对讲机。工作台配置一个固定座椅,便于人员现场操作和休息。 供电:能够提供三种供电方式:市电输入、发电机组与UPS供电。发电机总功率满足全车满负荷10kw的运行要求,UPS供电能够实现对车载设备的应急供电,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,供配电系统具有自动切换功能。 空调系统:安装车载驻车空调,保证车辆内部空气冷热调节能力。 车内照明:工作区安装独立的4个长排式工作照明灯,足够满足日常工作照明和采光条件。工作区侧壁安装6个电源插座。电源插座为多功能插座,并保证使用的安全性。车顶上装备3组夜间强光照明灯。
3.3车内保障系统技术指标 1、供电系统 (1)市电接入 采用220VAC 50Hz输入模式,并配备2根50米电缆线轴。 (2)发电机 采用一台总功率不小于10KVA汽油发电机。 (3)UPS及蓄电池组 在车厢底部安放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组,不小于8块100AH蓄电池。在线式UPS功率不低于5KVA。 (4)电源自动/手动切换 车载发电机与市电电源使用智能配电箱实现电源的自动切换,体现市电优先原则,当发电机组供电时,如有市电接入则发电机自动停止供电,优先使用市电供电。当市电输入突然切断当发电机可稳定供电后,车内自动切换成发电机供电。 智能配电系统可以手动控制,实现市电和发电机供电方式切换。 (5)配电系统 电源分配系统,通过配电箱对市电或者发电机输入电源实行分路控制,将空调控制及其他用。 电设备分路控制,通过相应的空气开关控制。保证各系统用电互不干扰,提高整车设备的可靠性。室内照明通过在线式UPS不间断电源供电,保持电压稳定,空调控制及其他用电设备直接由220V电源供电。 整车供电系统交直流分开供电,共分两套系统,DC24v、ACC220v交流各一套,均通过电源总控箱进行控制。直流系统由开关电源和原车电瓶进行供电。 (6)车辆中央控制系统 电源及控制系统采用中央控制面板,外形美观,操作方便,集中控制车内的各个电源系统,报警系统。采用电源及控制系统智能管理模块,通过该模块实现对车载设备各个独立单元的有机协调和综合控制,达到最高的运行效率和最长的使用寿命。 车辆电源按功能分块集中控制及显示,可电池剩余电量报警,安装有工作环境温湿度数字显示器及安全报警器。 2、防雷与接地 车体接地,在驻车时采用接地钎,电阻要求不大于10Ω,将车体与大地处于良好接地状态。信号接地,在设备机柜下安装铜合金连接条,其宽度不小于25.4毫米,在铍铜条上焊接引线,与各设备接地端子连接,保证设备与车体的接地电阻不大于0.02Ω。 电源防雷,为防止感应雷电波从电源线缆引入口进入车内,在电源引入口安装电源防雷避雷器,当出现雷电或浪涌时,其内部压敏电阻呈短路状态,使雷电或浪涌电流短路到地。当雷电或浪涌过后,压敏电阻呈高阻状态,不影响电路正常工作。同时能抑制窜入电源中的高频干扰信号。 3、空调系统 采用冷暖变频空调2台,安装顶置式中央空调系统(冷暖)2P和壁挂式1.5P冷暖变频空调各一台,来电自启功能,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正常,驻车燃油加热采暖式独立加热系统。使整个舱体各个工作区域(包括驾驶室)制冷/制暖均匀、低噪音,具备在全车设备全部开启工作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工作区域的温度。安装空调系统及通风通道必须经过严格的防锈、防腐处理,并采取减振措施,风道布置合理,冷凝水排出顺畅,保证全车空调控制区域不能产生结露滴水观象出现。 空调设备的调温能力应能在环境温度为40℃的情况下,30分钟时间内使车厢内温度降低到30℃以下;在环境温度为-20℃的情况下,30分钟时间内使车厢内温度上升到16℃以上。 双向排风系统,满足实验操作区通风换气要求。 4、安装一套不小于5000VA稳压电源,车内应急照明灯、壁挂式急救箱和2个消防灭火器。 5、综合布线系统 (1)走线槽 底盘走线套波纹管有效防止电缆划伤,车顶及侧壁采用暗线敷设外形美观,主要电缆利用仪器柜后空间合理布线并用固定卡固定。人员踩踏部分加装不锈钢线槽有效防止踩踏。 (2)线材 强电弱电分开布线,音视频线采用屏蔽信号线防止干扰。强电部分与信号线分开10mm以上。 (3)外接电源:3×10橡套线 电源线:交流(4平方、2.5平方、1.5平方、1平方)RV系列线缆,450/750V;直流(4平方、2.5平方、1.5平方、1平方)QVA系列线缆,105度。线缆均符合《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》(QC/T730-2005)标准要求。 颜色与桌面协调。 6、车载式气体采样系统 可自动伸展出车顶1-1.5米,车辆运行时收缩至车顶30厘米以内。气体样品采集具有加热(进入车内段)、除湿和过滤颗粒物的功能,满足车载式和便携式仪器车内采样的需要,同时配备6路气体并联接口,适用于减压阀、标准接口和精密流量调节阀。 7、支撑系统 车辆底盘安装全自动电动4点调平支撑,自动延时关机,用户操作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源,以免遇外来电磁信号干扰,造成系统误动作。支腿在使用时,能做到一键智能操作,而且是自动平衡车身,无需再做其他操作。过载保护功能,在支腿工作时当系统检测到支腿过负荷时,会自动停止工作,以免造成设备损坏。 电源欠压报警,打开电源后系统会自动检测电源电压,发现电源欠压时,会自动发出蜂鸣报警,同时停止系统工作,电源正常时自动解锁恢复工作。提醒客户及时充电,避免车辆无法正常启动。 过载保护功能,在支腿工作时当系统检测到支腿过负荷时,会自动停止工作,以免造成设备损坏。 支腿在使用时,能做到一键智能操作,而且是自动平衡车身,无需再做其他操作。 (停电、仪器停运手机报警) 8、遮阳棚 车外安装进口可自动收缩≥2.5米遮阳棚1套。 9、车载式气象系统 气动升降杆升高到6米,抗10级风,可以自动补气保持升降杆的高度,可一键式收回。 车顶平台上装有空气采样装置,有气象仪设备箱,包括车内有气路管路。 10、车内配备车载灭火器,数字温湿度计等安全设备。 11、整车喷漆,按照客户要求制作外部标识。 12、大型设备减震系统 因车内须安装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测量仪大型仪器设备,因此,为保证仪器设备顺利安装和仪器的正常工作,需要特别准备以下安装条件。 1)采样管引出孔1个:车顶开孔Ф10mm,开孔位尽量靠近随仪器摆放位。方便车内引出样管(不锈钢管Ф8mm),顶孔需作防漏处理。 2)废气排放孔1个:废气排放孔Ф10mm,开孔位应远离采样孔,一般开在车体侧面或后面靠下位置。 3)接地线要求:车载电子设备的接地需要在车停泊位打地线。可参考附件文献《车载平台系统接地技术研究》。 4)车内空间要求:设备前后左右需离开车厢壁至少500mm。 5)仪器的固定与防振:车厢内仪器的安装需要锁定装置,以固定仪器在车厢内不发生位移,必要时加装防振底座。 投标商必须在投标文件内提供大型监测设备的固定及减振方案。 6)配重:保证仪器在车厢内的质量分布平衡。 |
无 |
| |